钻石能代表爱情吗

101 浏览发布于 作者 zouyang (欢迎转载-请注明出处链接)留下评论分享按钮

一、钻石走上“神坛”

今天,全世界都认为 钻石 是一种稀有的可以传世的东西,值得我们花大价钱去购买。最重要的是,钻石还象征着纯洁、至死不渝的爱情。许多人可能还会认为钻石戒指在婚礼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。但事实上,在100年前,大多数普通人对钻石是没有实际需求的,钻石估值也很低。
那么钻石是怎么就走上神坛的呢?答案就是:钻石的各种“价值”,是来自戴比尔斯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末推出的一系列出色市场营销计划的产物。

让我们回到1938年,钻石公司 戴比尔斯(De Beers 全球最大的钻石开采公司,钻石市场的合法垄断者)为了刺激普通美国人对钻石的消费,在纽约找到了在广告界久负盛名的艾耶父子(N·W·Ayer&Son)广告公司,后者拿出的方案,就是在钻石和爱情之间建立关联。因为当时通过市场调查发现,人们还没有把钻石、婚约以及浪漫爱情联系起来,年轻人对钻石消费毫无概念,对购买钻石的大小、价钱等均感到迷惑。

针对市场上人们对于钻石的理解,艾耶父子广告公司在营销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:
1、价格方面
最初的钻石价格是根据工资水平而确定的。例如,“为钻石订婚戒指而支付两个月的工资是太多了吗?”“如何让你两个月的薪水永葆青春?”

2、理念灌输
赋能爱情价值、艺术价值、收藏价值
艾耶父子广告公司在1948年推出了“钻石恒永远,一颗永流传”的广告,向人们传达了一个理念,男性向女性求婚的时候必须带上带有钻石的戒指,而且广告还暗示人们,这枚钻石戒指必须被永久珍藏,谁如果出售订婚戒指,谁就是背叛了自己的爱情。同时,营销上还将钻石与各类艺术大师的作品结合起来曝光,比如钻石与艺术作品的搭配捆绑销售等等。

3、受众人群分析
先打动女人,然后再通过已经为产品动心的女人去说服男人购买钻戒。
比如,该广告公司设计了一系列以钻石为主题的宣传推广活动。比如,将钻石借给社交名流佩戴,以提高钻石的身份感;把数千名女高中生组织起来,组成帮会和派对,并向她们灌输钻石就是等于爱情的观念。

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,几乎每个美国人都认为钻石戒指是订婚的必需品。
后来,戴比尔斯公司又在日本和中国使用了同样的宣传策略,也都获得了巨大成功。就这样,钻石在全世界的价格被抬到了很高的位置。钻石很值钱,钻石代表爱情,钻石是结婚必备等等概念,成为了一种典型的主观真相。

二、以上营销成功的背后,暗藏着什么样的心理原理呢。
《后真相时代》里面提到了一个词:“主观真相”,指的是会受到道德、吸引力等主观因素影响的所谓“真相”。当你宣布某件事物很好、很有吸引力或者很有价值时,你其实是在表达主观真相。由于这种真相是“主观的”,所以它是可以被改变的。

换言之,什么是道德的,什么是不道德的;什么是好看的,什么是不好看的;什么是值钱的,什么是不值钱的……在不同的时代、不同的社会、不同的群体中都可能都有不一样的看法,而且很多时候,这些看法是可以被利用、被操纵的。

在心理学上,主观暗示可以对人的感受起到影响作用。比如在 面对有难度的工作时,如果我们能从主观上改变对这份工作的看法,更多的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份工作,会让我们在做这份工作中体会到更多积极的快乐。我们的主观认识 就由此成为了 真相。人们对钻石估值的变化就是一个 利用主观真相 的典型案例。

三、结婚,还应带镶钻的戒指吗?
这个,我觉得看个人把:)
如果真得买,人造钻石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,要知道 天然钻石,可能是“血钻”、“冲突钻石”等。
钻石开采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,容易引起许多致命的疾病,南非采矿业经常因其不良的安全记录和高死亡率受到批评。每一块钻石的开采,都沾染着南非地区劳动人民的汗水、泪水和鲜血。
2000年8月,《纽约时报》报道,“人权组织谴责(戴比尔斯公司)从非洲叛军和统治者手中购买非法钻石,而叛军和统治者们使用钻石销售收益来支付他们的战争费用。”

如果你必须购买钻石,选择实验室制造的人工钻石将更有意义(为了应对人工钻石对戴比尔斯公司的冲击,该公司也开始推出了人工钻石品牌了:Lightbox)。

选择人工钻石,你会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东西,也不用担心沾染上非洲地区悲惨人民的汗水、鲜血和眼泪,还不必破坏环境。
即使没有一张标签证明它来自于“天然”的产地,那又如何呢。

想要打赏,请点击这里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